騰訊背刺阿里,2023大廠雲端戰事蔓延到海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價值研究所

距離馬化騰去年年底那一次震驚整個互聯網界的內部訓話已經過去兩個月,騰訊內部各項業務的調整也在陸續進行中。在這次講話中,馬化騰指出的問題很多,被其寄予厚望的業務卻只有那麼幾個——比如視頻號和雲計算。

1月初視頻號宣布開始面向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大步邁向商業化;騰訊雲似乎也明確了自己的路線:出海。

2月8日,騰訊雲據悉已和沙特電信服務商Mobily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数字基礎設施、雲計算等技術推動沙特的数字化升級。根據價值研究所查閱的資料,除了沙特之外,騰訊雲過去一年還先後和日本、韓國的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立足亞太輻射全球的出海戰略基本成型。

無獨有偶,在日前舉行的阿里雲國際出海峰會上,阿里雲智能國際事業部CEO袁千表示,阿里雲將加大對出海企業的支持力度。乘着這股中國企業出海熱潮,阿里雲也加緊在海外市場跑馬圈地。

隨着阿里騰訊率先將戰火從國內燒到海外,中國雲計算巨頭的故事也即將揭開新的篇章。

騰訊雲加緊出海,亞太地區成主戰場

價值研究所在此前的報道《騰訊的2022:一邊斷舍離,一邊鋪後路》中就談到,除了遊戲、社交兩個基本盤之外,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在鵝廠內部的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重點增長方向之一。然而,騰訊雲業務過去一年的營收、利潤卻不盡如人意。

數據显示,去年前三個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收入分別為428億、422億和448億元,對應的同比增速分別為9.6%、0.8%和3.5%,表現並不穩定。馬化騰對CSIG期望值很高,對這份成績單肯定不會太滿意。去年年底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內部講話中的敲打,就說明CSIG已經在作出改變。

具體怎麼變?路線其實很清晰:對內,騰訊雲努力往自研產品路線轉移,不再做大包大攬的代理業務;對外,從國內卷向海外,積極開拓新領地。

梳理過去一年的動態能發現,除了沙特Mobily之外,騰訊雲還和海外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協議——這些合作夥伴幾乎無一例外,全都位於亞洲地區。

去年8月,“日本鬥魚”Mildom宣布和騰訊雲達成全面合作協議,騰訊雲將為前者提供雲計算基礎設施、數據庫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12月,韓國最大遊戲開發商Nexon也宣布牽手騰訊雲,基於騰訊的TRTC實時音視頻技術搭建虛擬世界社區平台。

之所以選擇亞太地區作為出海主戰場,相信騰訊也是進行過深思熟慮。

首先,亞太地區雲服務需求近兩年明顯增長,且亞馬遜、微軟、谷歌三巨頭尚未形成歐美市場一般的壟斷之勢,市場潛力巨大。

Gartner在報告中習慣性將全球雲計算市場分為北美、拉美、東西歐、大中華、亞太等十多個地區。其中,拉美地區起步較晚,目前還很難形成集群優勢。發展最早的歐洲和北美則已經接近飽和,統計显示自2019年以來這兩個地區的市場規模增速回落至30%-40%。反倒是亞太地區,目前仍保持着45%-60%的高速增長。

即便撇去規模明顯高出一個層次的大中華,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亞太國家的雲計算市場的潛力還是不容忽視。其中,新加坡的數據中心規模更是在去年躍居全球前三,僅次於美國的北弗吉尼亞州和俄勒岡州。

其次,國內各個行業都在出海找增量,且大多將出海第一站選在地理位置、經營文化高度相近的亞太地區。這些出海的本土企業需要雲服務商為其保駕護航,這也給騰訊雲們提供了第一批穩定客源。

去年12月,騰訊雲就宣布成立出海生態聯盟,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全面服務。比如騰訊雲的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就融合了上海銀行、Useepay等一系列機構的解決方案。

創業邦統計的數據也显示,過去一年74%的中國出海企業在東南亞有業務布局,超過了歐洲的65%和北美的62%。除了互聯網、金融等第三產業之外,傳統製造業企業也不在少數,它們對雲服務的需求並不低。

而且和亞馬遜、谷歌等國際巨頭相比,騰訊雲、阿里雲等本土廠商對這些中國出海企業有天然的吸引力:本土化的服務體系和較低的成本。

雲計算本質上屬於企業服務的一種,靈活快速響應客戶要求、順暢的溝通是基礎。為出海企業提供和國內同源的技術和系統,省卻企業的遷移成本,則能提供實打實的經濟效益。在出海之初,阿里雲就憑藉遠低於微軟Azure的定價獲得了大量中小企業的青睞。直到現在,這種性價比上的優勢依然存在。

最後,從上述合作案例也能看出,騰訊在亞太地區龐大的關係網為雲業務出海保駕護航。剛開始出海的阿里雲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從生態合作夥伴那裡拿到第一批訂單,繼而發展壯大。

比如Mildom,就是由鬥魚和日本當地企業在2019年聯合成立的企業,目前已成為日本頭部直播平台。而騰訊和鬥魚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心中有數。

去年下半年,騰訊宣布在日本建設第三個數據中心。騰訊雲國際高級副總裁楊寶樹則表示,東亞地區遊戲行業雲服務需求的上升,正驅動騰訊雲業務增長,“在日本的業務增速已經達到三位數”。能依靠遊戲打開亞太雲服務市場的缺口,無疑彰顯了騰訊這個遊戲帝國在業內的影響力。

當然,拿下Mobily的合同,或許意味着騰訊的觸角已經向更遙遠的地區、更陌生的領域延伸。這樣一來,騰訊雲和老冤家阿里雲之間的故事,也要揭開新篇章了。

中國雲巨頭鏖戰海外, 警惕價格戰再現

騰訊雲進擊,阿里雲慌不慌?

價值研究所認為,至少現在HIA沒到驚慌失措的時候——從目前的市場份額、用戶規模來看,阿里雲優勢明顯,無論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在國內,阿里雲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6.6億元,騰訊雲約為167億元,前者的毛利率更是高出近40個百分點遙遙領先。在海外,阿里雲同樣將亞太地區作為主戰場,且通過搶佔先發優勢積累了大量份額。

雖然阿里官方還沒有公布2022年的業績和佔有率,但從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報告看,阿里雲在亞太市場的地位相當穩固。其中,來自Gartner的報告指出,阿里雲在2021年亞太地區IaaS公有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佔有率達到25.53%。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分列二、三,市場份額分別為15.8%和14.03%。

(圖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從細分數據來看,阿里雲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巨大,該區域已成為阿里雲出海的后花園。其中,同樣來自Gartner的數據显示,阿里雲在馬來西亞市場的份額達到29.2%,印尼市場份額則為22.92%,都是當地佔有率最高的雲計算廠商。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

歷史資料告訴我們,阿里雲的海外數據中心建設是一項長期計劃,花了許多年建立的優勢不可能一下子被抹平。早在2017年,阿里雲就宣布在海外同時投建四個新數據中心,是阿里雲首次釋放加速出海的信號。

2021年,阿里雲還宣布在印尼和菲律賓兩國興建大型數據中心,近3年在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已經超過60億元。至於過去的一年,阿里雲全年新增六座海外數據中心,其中無座位於亞洲,也凸顯了亞洲為主的出海戰略。在疫情的催化下,東南亞傳統行業、中小企業加快数字化轉型步伐,對雲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也為阿里雲的狂飆猛進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阿里雲已經在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迪拜等亞太地區建有數百個數據中心。能擁有如今的市場份額,也是阿里雲過去多年大手筆投入、日積月累的結果。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亞太地區雲服務需求爆髮式增長,必將吸引更多巨頭加入鏖戰。騰訊如今已釋放擴張信號,華為雲、百度雲、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雲等廠商預計也不會甘於人後。

除了騰訊雲和阿里雲,華為雲是中國雲廠商出海大軍中投入最高、發展最迅速的第三極。

去年9月,華為全聯接大會移師泰國曼谷舉行,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和華為雲CEO張平安則在會上宣布了全球擴張的決定。根據華為的計劃,華為雲將在2022年底前實現對全球29個區域、170+國家的覆蓋,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印尼三國是重點擴張目標。

目前,華為雲已經建立了面向海外的Boosting解決方案,重點開拓遊戲、電商、文娛社交和金融行業客戶,面向安全、應用加速、本地化和企業服務四個維度提供雲服務。去年三季度,華為雲印尼數據中心也宣布上線,菲律賓中心同樣在規劃中。依託華為的全球化戰略和大量合作夥伴,華為雲出海也是佔據了天時地利。

至於移動雲、電信天翼雲等運營商旗下的雲服務產品,則和出海的央國企深度綁定,也獲得了穩定的客源。

比如中移國際就在去年和啟明星辰集團達成合作,在雲計算、IDC、5G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為後者的出海業務進行數智化升級。去年10月參加2022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時,中移國際還宣布將完善東南亞數據中心布局,推動5G+算力+能力出海。中國電信國際公司也在去年和惠與科技旗下的Aruba簽署合作協議,構建從邊緣到雲的安全架構。

甚至萬國數據這樣的二線廠商,都開始瞄上東南亞這片熱土。公開資料显示,萬國數據在印尼巴淡島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預計2024年完工並投入運營。據悉,該數據中心總凈機房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總IT負載量達到28兆瓦。

值得注意的是,萬國數據這個項目還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印尼經濟事務協調部部長Airlangga Hartarto曾表示,該中心將成為支撐印尼数字產業的核心基礎設施,並將助力巴淡島乃至整個印尼經濟的快速增長。

對阿里雲來說,一個騰訊雲或許不足為懼。但如果湧進來的對手越來越多,讓整個亞太雲計算陷入混戰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尤其要警惕潛在的價格戰,畢竟國內早有前車之鑒。

在當地政府眼裡,吸引更多廠商進駐、促進廠商的競爭當然是好事,因為這會讓雲服務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但對於廠商們來說,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挑戰,也迫使它們儘快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AWS的成功經驗:差異化是核心競爭力

奮起直追的騰訊雲也好,暫時領跑中國雲廠商出海大戰的阿里雲也罷,出海后都難免要被媒體、客戶拿來和亞馬遜AWS作比較。AWS在全球市場的成功經驗,確實也值得這兩個追趕者好好借鑒、學習。

亞馬遜財報显示,自2014年以來AWS就提供了整個集團接近一半的利潤,也是全球一眾雲服務廠商中最早實現盈利的一家。而亞馬遜賺錢的秘訣,在於專攻高級、功能複雜的複合式雲計算產品。這樣不僅能提高定價和毛利空間,還能推高客戶的遷移成本繼而鞏固客戶群。

AWS這些年的代表性產品和技術有很多,比如EC2彈性計算雲和關係數據庫等,這些高級產品也貢獻了最高的利潤。其中,EC2的毛利率在巔峰時期接近50%,堪稱AWS頭號印鈔機。

AWS當然也有簡易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最基礎的雲存儲,且營收規模和客戶數量一點都不低。美國研究機構貝爾斯登的報告就指出,採用AWS基礎雲服務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營收貢獻率長期接近八成。但更多的利潤,則來自剩下那兩成高級產品和服務。

一邊靠基礎服務搶客戶、份額,一邊靠高級產品推高利潤,AWS的規劃清晰且有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價值研究所看來,AWS的成功經歷里,最寶貴的經驗不是堅持做高端產品,而是驅使其走向這條路線的內在原則——做雲服務,一定要做出差異化。

這些年來,想學習AWS走高端路線的雲廠商不在少數,但並沒有人能靠複製AWS模式成功。AWS如今最大的兩個競爭者微軟Azure和谷歌雲,前者靠強大的B端資源和基礎設施構築護城河,後者以安全性和人工智能技術見長,另一個巨頭IBM則是靠混合雲另闢蹊徑。

走向海外的阿里雲和騰訊雲,同樣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才能真正站穩腳跟。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要求CSIG不要再盲目追求市場份額、做大包大攬的集成產品,要轉向自研產品,其實也是希望騰訊雲能儘快找到差異化路線。

好消息是,從阿里雲和騰訊雲近段時間的內部調整、技術升級動態來看,其差異化標籤已經隱隱若現。

阿里雲從去年開始頻繁提及“雲釘一體”概念,背後其實是從IaaS向PaaS遷移,走產業結合路線的戰略。

在去年12月撤掉張劍鋒之後,張勇現在親自掌管阿里雲和釘釘兩個項目,个中深意不言而喻。此前,釘釘在“雲釘一體”戰略中更多扮演輔助性角色,充當阿里雲数字化產品的試驗場和推廣平台。但在日後,兩個業務的連接肯定會進一步加深,阿里雲將通過釘釘向更多企業、開發者提供開發平台和工具,吸引更多企業客戶進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雲計算新人的字節跳動也在醞釀出海大計,且路線和阿里雲非常接近:以飛書為排頭兵、火山引擎打輔助,角色定位向阿里雲和釘釘看齊。

不過字節的出海之路並不順暢,相關計劃甚至引發過飛書CEO謝欣和抖音集團CEO張楠的分歧。去年年底,在謝欣的推動下,字節從阿里雲挖來張劍鋒的愛將、Teambition創始人齊俊元負責開發部分出海產品。可惜直到現在,飛書仍未拿出實質性的產品、服務,可見這條出海之路並不是那麼好走。

騰訊雲的發展方向,則抓住開放這個關鍵詞。

騰訊高級副總裁、CSIG總裁湯道生在去年的騰訊全球数字生態大會上就說過,騰訊雲如今明確定位為“被集成方”和企業数字化升級的“工具箱”,將向客戶提供更多開放項目、接口,共同完成產品開發。

毫無疑問,阿里和騰訊選擇了兩條迥異的路線,哪條路能走通,現在還很難下定論。但AWS、谷歌雲、Azure的經歷告訴我們,堅持差異化路線總不會錯。

寫在最後

“騰訊會堅定地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和全社會共創数字時代的向善實踐。”

在近日舉行的騰訊Light技術公益創造營上,湯道生出席了啟動儀式並再次強調開放的態度。對騰訊來說,出海能為增長提供新動能,而開放,則是進攻海外市場的王牌之一。

和騰訊相比,阿里雲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線,但兩者的增長壓力、對海外市場的重視是一致的。這場雲上戰爭從國內打到海外,兩大巨頭未來相信會發生更多有趣的故事。

當然,出海的阿里雲和騰訊雲眼裡不會只有彼此——它們還要攀越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三座大山。最終能否成功,就只能靠技術和產品說話了。

https://www.tmtpost.com/640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