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雲計算的下半場機遇在哪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晨山資本,作者|胡云

關於雲計算的下半場,以阿里雲為代表的互聯網雲巨頭大家已經談論得很多,本文將從2022年逆勢增長的「運營商雲」切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雲計算的新戰局。同時也會基於政策、產業和技術的多重變革,梳理出值得創新創業企業留意的「彎道時刻」。

本文將談到:

雲計算髮展十年,美國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影響雲計算下半場走勢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過去兩年,運營商雲大放異彩的原因何在?

后疫情時代,雲計算市場誕生了哪些新需求?

雲創新企業該如何把握雲網融合窗口期的機會?

2010年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BAT的當家人共同討論雲計算的未來,也拉開了中國雲計算產業十來年快速發展的序幕,互聯網巨頭、運營商、ICT服務商等紛紛將雲作為公司重大戰略布局。上雲成為共識,全球雲市場滲透率逐年提升。據Gartner公司測算,2015-2021年,全球政府和企業的雲計算市場滲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

雲計算產業已度過了早期發展階段,進入了全新周期,市場格局、客戶結構等層面均發生顯著變化。據IDC報告显示,過去的兩年,國內雲計算巨頭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以BAT三家為例,2022年Q2收入增速不足10%,但另一方面,以天翼雲為代表的國內電信運營商的雲業務則實現了100%以上的高速發展。

2021年國家先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数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都將雲計算列為数字經濟重點產業,實施上雲用雲行動,促進数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見未來數年依然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

那麼,進入下半場的國內雲計算行業將會有哪些變化?還有哪些創新機遇呢?

01. 歷經10年,雲計算全球產業鏈進入關鍵拐點

在全球市場,運營商在雲計算起步階段即開墾,然而在競爭中紛紛折翼,開始擁抱合作。作為曾經離雲計算最近的行業,託管IDC業務的運營商很早就發現了雲計算的市場,可以說是最早進行雲計算戰略布局的。以最早發展的美國市場為例,早在2006年AT&T就斥資3億美元收購IDC服務商Usi,構建IDC雲服務網絡,之後2009年推出了Synaptic Storage、Synaptic Compute等雲服務。同樣的,Verizon在2009年也面向大型企業和政府客戶推出自己的雲業務。然而隨着科技巨頭也重點投入雲計算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

重資產投入、高技術應用的公有雲領域,聚集效應明顯,市場逐漸由超大規模雲提供商主導,頭部的亞馬遜AWS、谷歌GCP、微軟Azure、IBM 雲佔全球雲使用量的61%以上,亞馬遜AWS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雲商。
由於在公有雲領域難以與AWS和Azure競爭,美國運營商於2016年開始紛紛退出雲市場。2017年5月,Verizon將企業雲計算業務出售給IBM,全面退出雲市場,AT&T在2015年將自己的數據中心託管業務也賣給了IBM。

在全球市場,電信運營商逐步放棄了自營策略,轉向了與公有雲廠商的生態合作。一方面運營商開始用公有雲來增強自身IT系統能力,在電信網絡雲化過程中,選擇公有雲承載;另一方面也與公有雲廠商合作建立各類雲計算中心,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如在5G時代,越來越多運營商開始與AWS合作構建邊緣計算環境,推出5G新業務。

資料來源:Omdia,物聯網、雲、AI和5G-ICT企業洞察,2021

同樣地,在中國的雲計算元年2009年,中國運營商也紛紛開始投入雲計算。2009年中國電信發布了「翼雲計劃」,開啟了雲計算領域的部署和探索,2011年正式發布了天翼雲品牌;中國移動於2010正式發布了自己的「大雲1.0」版本。

與全球市場環境相似,在雲計算髮展的上一個階段,儘管擁有網絡、IDC等基礎設施之利的運營商在雲業務的發展上依然經歷了長達10年的挑戰。曾幾何時,在IDC等各類市場榜單上,甚至看不到運營商的身影。然而伴隨着國內雲計算產業需求的變化,運營商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 后疫情Online成日常,新需求迎拐點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給諸多行業帶來巨大衝擊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新的行業需求。疫情期間,企業職員遠程協同辦公,中小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需求,促使視頻會議、協同辦公和教育類SaaS應用市場迅速增長,也將雲計算業務推向發展的風口。

后疫情時代,雲計算市場的需求也將發生變化:

一是SaaS作用日益凸顯,中小企業上雲依賴SaaS應用實現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是行業需求增長,如遊戲、視頻、AR/VR等文娛產品、遠程教育及網盤業務需求將會迅猛增長;
三是CDN及邊緣雲的市場需求增長,同時依託邊緣節點及技術的發展,CDN技術的邊緣計算化,從而實現更快速的響應,滿足更普及化的應用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2. 兩波上雲需求交匯,產業需求結構迎拐點
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正處於兩波上雲需求交匯時期。第一波主要是以提供公有雲服務方式滿足個人及互聯網用戶上雲需求;第二波則是傳統企業、政務機構等為代表的数字化轉型上雲需求。伴隨着互聯網企業上雲滲透率逐漸走高,互聯網客戶在雲及IT相關的開支上逐步從拓展期走向穩定階段。在各類政策牽引下越來越多傳統企業開始選擇雲計算作為核心的IT資源,嘗試通過上雲契機實現数字化轉型,行業客戶上雲需求旺盛,傳統企業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從埃森哲公布的收入結構來看,參考成熟的北美市場,泛科技企業的比重僅在20%左右。當以央國企為代表的傳統企業、政務機構上雲成為了主力軍,傳統企業上雲需求逐步佔主導,產業需求發生了變化,混合多雲、信創化成重要選擇

混合多雲需求凸顯:出於對既有IT系統保護、數據安全等考慮,相較於單一的公有雲或私有雲環境,混合雲的部署架構更能滿足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實現平穩過渡、負載的彈性伸縮以及容災等要求,傳統企業往往更加傾向於折中的混合雲路線。根據2020年IDC進行的調研,73%的受訪企業認為雲原生技術的部署與運行環境從單一的雲環境向混合雲、多雲環境演進。

政策驅動的信創化:伴隨着中美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央國企為代表的IT基礎設施及信息系統的信創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相較普通中小企業上雲,央國企上雲自主可控要求更高,需求以IaaS資源為核心,兼顧上層應用的高安全、高可靠、彈性化需求。伴隨着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雲計算底層基礎技術和能力差距的拉平,擁有網絡、數據中心等底層基礎設施優勢的運營商雲迎來逆勢增長。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

近兩年,國內雲計算市場競爭格局、客戶結構等正發生明顯變化,阿里雲等互聯網雲廠商的雲業務營收增速大幅放緩,以BAT三家為例,2022年二季度合計收入增速不足10%。而以天翼雲為代表的運營商雲則實現高速發展,天翼雲等三大運營商雲2022年H1均實現了100%的增速,顯著超出行業平均。

2022年H1數據,來自運營商年報

02. 政策和產業需求雙驅動,雲計算邁入下半場

2021年以來,國家十四五規劃都將雲計算作為数字經濟重點產業,實施上雲用雲行動,促進数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雲計算產業依然會迎來穩定發展。然而由於產業需求結構的變化,國產化等產業政策的驅動,運營商、互聯網雲廠商的競爭格局迎來了新的變化。

運營商雲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軟件&生態成為競爭關鍵

在雲計算2.0時代,具備網絡與數據中心優勢,不斷完善底層雲網能力的運營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運營商依託自身基礎網絡布局,通過「雲網一體」戰略,在基礎設施層面具備了顯著的優勢。因此在雲計算底層支撐技術邁過了早期階段,走向成熟的時候,擁有低成本網絡、IDC的運營商憑藉著基礎設施的優勢獲得了發展的機遇。然而,雲計算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在技術能力、人才資金等方面存在顯著短板的運營商,在上層雲服務等領域將面臨更大挑戰

為了使底層硬件能力滿足上層軟件的需求,國內外領先雲廠商都開啟了從底層構建完整自研雲的進程,而這需要極高的技術研發資源投入及人才儲備。可以看到在雲計算技術主流的開源領域,國內百度、阿里、騰訊和華為等企業參與開源的項目數量連年增長,其中阿里2020年在GitHub上貢獻的開源項目就接近1500個,而反觀運營商的貢獻則是寥寥無幾。

擁有強大軟件和服務能力的互聯網雲面臨新挑戰,加速戰略調整

過去幾年,互聯網公司率先邁向数字化轉型,為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等雲服務廠商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如今在政策、產業需求等帶來的新變化下,運營商雲與互聯網廠商的雲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競爭關係,互聯網雲迎來了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

互聯網雲往上走,往產業、行業走成為了新的變化。如騰訊CSIG在2022年7月12日對組織架構進行了一輪升級:成立了政企業務線。官方稱,將持續深耕政務、工業、能源、文旅、農業、地產、體育、運營商等領域,加速数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落地和應用。

03. 創新企業如何把握產業變革期,迎來快速發展?

伴隨國內市場結構和需求的調整,國內雲計算產業已邁入2.0時代,擁有網絡及數據中心等資源的運營商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運營商在技術密集的雲計算領域有着天生的短板,其未來在技術、產業生態的構建將成為戰略競爭的重要舉措。在此產業生態變革之際,國內雲創新企業如何擁抱運營商雲生態建設的歷史機遇,把握雲計算產業下半場的發展,挖掘新的機會,還需要從需求的變革和技術發展兩個角度來看。

雲網融合架構已明晰,邊緣應用迎爆發

雲網融合是通信技術(CT)和信息技術(IT)深度融合所帶來的信息基礎設施層面的一個變革。雲網融合第一階段的創新主要來自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初期技術應用主要來自兩大需求:運營商基礎網絡的變革;雲商創新網絡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1. 運營商基礎網絡的變革
運營商通過SDN/NFV技術對自身的網絡進行智能化改造,由於受限運營商自身能力、原有網絡複雜等的原因,運營商基礎網絡的迭代更多是改進型網絡創新,着重在網絡的編排和管理、跨網絡的拉通,標準化網絡產品,滿足業務自動開通等敏捷的需求。網絡編排需要對接網絡控制器,網絡控制器還是由傳統的網絡設備商提供。

2. 雲商雲數據網絡的供給
各雲商自2009年投入雲計算研發以來,其更多是通過虛擬化技術方案實現網絡創新產品的供給。雲上基礎網絡開始即採用傳統大二層網絡構建,租戶之間的隔離基於安全組實現。
隨着網絡虛擬化(Overlay)技術的應用,雲上用戶網絡從傳統網絡轉向VPC網絡,用戶在雲商有一個自己私有隔離的網絡環節,也開始在雲上擁有網絡管理能力。該階段推出的各類虛擬網絡產品,如VPC、NAT網關、負載均衡SLB等,雲數據中心網絡成為了雲網絡的1.0時代

3. 雲廣域網絡產品的供給
伴隨着用戶在雲上部署業務系統,雲廣域網絡的需求就變得很自然,進入2016-2017年以後,雲商推出了自己的SD-WAN等產品方便用戶快速上雲。運營商也針對企業推出了自己的SD-WAN方便企業用戶更好地接入自身的骨幹網絡,實現多雲等連接。雲廣域網絡產品的推出拉開了雲網絡的2.0時代。可以看到在雲網融合推進的第一階段,主要需求在基礎網絡變革、雲上虛擬網絡產品供給。

由於網絡基礎的實施很多還繞不開傳統供應商,伴隨着基礎網絡的變革實施,早期誕生的網絡技術創新型企業,在2016年前紛紛被巨頭收購,成為了傳統網絡設備等企業產品轉型的驅動力。Nicira、Vyatta、Cariden以及Contrail分別被VMware、博科、思科和瞻博網絡收購。而在雲廣域網絡推出的時候,由於更多的數據中心、企業、運營商等之間的連接還需要中間商的存在,網絡的互聯需求誕生了以Ayaka為代表的網絡連接服務型創新企業。

雲網融合的3.0時代

2020年後,圍繞5G、IoT、邊緣計算,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雲計算已成為数字社會的基礎設施,雲網融合也開啟了3.0時代。在全球市場,藉助網絡虛擬化技術,將物聯網、移動蜂窩網絡搬上公有雲,拓展企業網絡接入服務,給企業提供專屬的雲上網絡服務(網絡即服務NaaS):Athonet在AWS雲上部署4G虛擬核心網,推出針對企業的移動網絡接入服務;Microsoft收購Affirmed,希望發力移動網絡接入服務。

在國內市場,伴隨着運營商5G建設的完善,支撐邊緣業務爆發的運營商5G基礎網絡布局已具備。至2022年底,三大運營商5G MEC布局型節點的建設基本已完成全國300多個地市的覆蓋,布局型建設初步完成。

雲網融合的新時代的開啟,不僅推進了運營商、雲商自身的變化,也給創新企業帶了更多的機遇。進一步地,拓展邊緣接入,架構各類邊緣業務基礎平台,助力各類邊緣應用的爆發成為新的技術引擎,創新企業可以積極擁抱這場產業變革,從不同的角度贏得機會。如架構邊緣場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力,海外的Celona、國內艾靈網絡等創新企業抓住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機遇,從企業邊緣接入入手,致力於成為未來的邊緣基礎設施平台的服務者。

  • 異構計算引領,基礎設施迎變革機遇

人工智能技術走過了理論概念到場景落地的轉變,其高學習門檻、高資源需求以及複雜的場景定位加速了其雲化進程。人工智能的持續火熱,以GPU、FPGA、ASIC為代表的異構計算成為方向和趨勢,異構計算已在一些大型企業自建的數據中心嶄露頭角。然而伴隨着異構計算成為了數據中心新形態,也引領了未來整個基礎設施新的變革機遇。

一方面,異構計算對傳統CPU為主的計算模式帶來了衝擊,DPU等將重構新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架構。在此背景下,不少雲廠商選擇進軍上游業務,自研上游芯片和核心軟件,走向了「定製化芯片開發」陣營。AWS、Azure、阿里雲都推出了自己的芯片,如海外Amazon收購Nitro啟動自研芯片,變革自己的基礎設施,國內阿里雲也推出了自己的神龍系列。

然而「分工化」也會是未來雲服務領域的趨勢之一,缺乏底層技術研發的運營商雲等依然會以生態合作的模式展開。因此在這一場以智能網卡為代表的軟件硬件化趨勢下,除了需要具備傳統芯片廠商設計能力之外,如何能夠切實理解需求,並做出標準化產品是贏得這場競爭的核心。

另一方面,雲化將異構資源變成一種普適的計算能力彈性供給。

在這場基礎設施變革中,既有DPU驅動的整個基礎設施架構的變化需求,也有國產化芯片應用中軟件生態不足需要補位的訴求。因此在「分工合作」為主的運營商雲生態里,如何能從業務需求出發,更好地利用軟硬結合的能力幫助運營商雲提供專用、高效的技術產品依然會獲得較好的機會

  • 雲原生技術快速應用,變革企業IT要素

過去十年,雲計算技術快速發展,雲的形態也在不斷演進。基於傳統技術棧構建的應用包含了太多開發需求(後端服務、開發框架、類庫等),而傳統的虛擬化平台只能提供基本運行的資源,雲端強大的服務能力紅利並沒有完全得到釋放。

雲原生理念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現狀。雲原生是一系列雲計算技術體系和企業管理方法的集合,專為雲計算模型而開發,用戶可快速將雲原生應用構建和部署到與硬件解耦的平台上,為企業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彈性和雲間的可移植性。

在雲原生助力的企業和社會数字化變革時期,巨頭企業如大型雲商和科技廠商,對於敏捷開發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大規模集群化管理有着無法替代的實踐經驗。但他們更多是圍繞自己的公有雲平台開發,初創型公司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突破,贏得機會。

如把握多雲、信創化機遇,抓住運營商生態建設機會,通過提供新技術或新框架實現企業級產品矩陣和解決方案,以解決方案的完整性和底層多雲環境的兼容性作為自己的產品壁壘,實現高效、強大的服務質量

經過幾年的發展,雲原生的理念不斷豐富,正在行業中加速落地。我們相信雲原生技術的應用將成為雲計算時代的二級火箭,助推企業和社會的数字化轉型,真正實現數據驅動的產業互聯網。作為企業和数字化底座的雲計算已經迎來了下半場的盛宴,我們期待與大家共同探討未來產業變革的機遇。希望能與更多的初創企業一起構建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https://www.tmtpost.com/640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