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菲特開始炒短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ID:caituandzd),作者|孫然,編輯|張婕妤,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一年前的2月21日,在成立35周年之際,創始人張忠謀曾用資本主義最愛聽的語言衡量了這份事業的價值——“如果成立之初就買入,到現在報酬已達1000倍[1]。”

只不過話音剛落,半導體行業的寒氣就傳遞到了身上,大半年過去之後,股價從140美元腰斬到60美元,「最初那批投資者」的回報,轉眼只剩下了500倍。

就在股價一路下滑的三季度,輕易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卻在93歲高齡之際,不顧各路分析師高喊电子產業“凜冬已至”,出手建倉,揮手就是41億美元,買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組合的第九大重倉股。

雖然這個名義第九大在組合佔比中不到1.5%,但頭寸之高,也讓外界直接認定為是巴菲特本人而非助理們的手筆。

一時間,討論者眾。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太像一顆符合巴菲特審美的「低垂的果實」。

美聯儲加息、消費电子疲軟、大客戶砍單,行業下行周期中,最不缺的就是接二連三的鬼故事。貴為半導體代工領域的絕對龍頭,坐擁全球最先進製程的也難以獨善其身。

按理說,便宜買好貨,確實也是巴菲特的審美,但要命的是,還夾在大國博弈之間,就算買下遙感衛星監控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都不可能窮盡這個基本面難題。

但不重要,股神60年3萬倍的戰績為他積累了無數信徒,價值投資與長期持有的策略更是讓各路投資人相信,跟着巴菲特買准沒錯。持倉公告發布的次日,股價跳漲10%。

股神的加持,更是讓A股的「絆倒體受害者們」群情亢奮,三季度13F出街的第二天,A股半導體公司們紛紛拉出大陽線,但就是不公告自己做的幾納米。

到了2023年一季度,ChatGPT的爆火推動股價再上一層樓。跟隨者紛紛佩服股神未卜先知,93歲了還在進化。沒買的大腿拍斷,買了的只後悔買得太少。

然而,2023年情人節當天披露的2022年四季度持倉變動卻显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RK)已經於四季度清倉式減持了86%的持倉。股神揮一揮衣袖,帶走6億美元利潤,留下跟隨者悵然若失。

不是說好,交易所關門都不怕的,怎麼就開始炒短線了?BRK這麼多年,投資科技股的know-how究竟積累了些啥?

高調IBM的黯然收場

哪怕股神如巴菲特,真要拓寬自己的能力圈,也是要交學費的。在信息技術剛剛爆發的90年代,巴菲特在卷子上寫的答案是:不懂我不碰。

20世紀末的科技股,核心競爭力是講故事。這一時期的科技公司們,在夢想次元里起步都是要“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但在現實次元的共同特徵則是:市值不大,市盈率不低;故事講得不少,錢掙得不多。

以價值投資為底色的巴菲特,自然看不上這些股票。當然了,高情商說法是:“我和查理看不懂科技股。這些錢留給聰明人去賺吧。”

進入21世紀,事情逐漸發生了變化。首先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讓一眾科技公司的估值回到了地面上。其次,一批消費电子級的科技公司,通過獨特的客戶體驗,抑或高昂的替換成本,與消費者建立了強大的鏈接,從而擁有了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

在這些擁有盈利能力並且價格不貴的科技股里,IBM是佼佼者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IBM在PC領域受到后發者的嚴重衝擊,幾近破產。郭士納(Lou Gerstner)在1993年受命於危難之間,大刀闊斧砍掉虧損業務,將公司發展重心轉移到軟件上;繼任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銷售出身,擅長做生意,鞏固並且擴大了IBM在軟件領域建立的優勢,並在雲服務領域拔得頭籌[2]。

到2011年,IBM的財報成了價值投資者的童話——1000億美元營收,47%的毛利率,15%的凈利率,5年500億美元的回購和分紅計劃。

巴菲特堅信,已經使用IBM軟件的IT部門不會輕易更換其他公司的軟件(就像大公司不會輕易更換律所和審計一樣),這為IBM提供了天然的護城河[3]。已經讀了50年IBM年報的巴菲特,終於決定出手,直接干成了IBM第一大股東[4]。

在2011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興奮地算起了數學題——

“像我們這樣的長期股東,應該期待什麼?應該期待未來5年IBM股價持續低迷。如果IBM股價提升到300美元,500億美元就只能回購1.67億股,我們持有的6390萬股會從現在的5.5%上升到6.5%。

但是如果IBM的股價維持在200美元,我們的持股比例會來到7%。假設2016年IBM的盈利達到200億美元,這0.5個百分點能讓我們的盈利分成多出1億美元!”

結果,IBM表現得更“慷慨”,之後5年裡股價壓根就沒上過200美元;他的另一個假設也錯了,2016年的IBM,利潤只剩下120億美元。

IBM不是不賺錢,只是巴菲特建倉的2011年,正趕上新舊掌門人交接班,工程師出身的羅睿蘭(Ginni Rometty)上任后,巴菲特多次表示,看好羅睿蘭帶領IBM完成從PC端向移動端與雲端的轉型。

但工科女羅睿蘭顯然對技術更熱情,她對轉型的理解和搞投資的人有明顯的路線之爭:她對成熟的現金牛業務興趣並不大,轉頭就對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y YES,把賭注下在了AI上。

曾經擔任掌門人的Ginni Rometty沒能成為力挽狂瀾的IBM版蘇媽,Business Insider

在2015年《金融時報》的採訪中,羅睿蘭對完全不掙錢的AI項目滔滔不絕,興奮地邀請記者去參觀IBM的醫療AI——IBM Watson。“這是新的時代,機器不再只是可編程的,它們可以自己學習。這就是IBM在做的,我們在引領時代[6]。”

直到巴菲特下定決心和IBM分手的2017年,Watson這顆羅睿蘭的掌上明珠不僅沒為公司帶來1分錢收入,反倒因為“誇大宣傳”惹了不少麻煩。

另一方面,由於羅睿蘭的重大戰略疏忽,IBM在彭明盛時期建立的雲服務先發優勢早已煙消雲散,完全被亞馬遜和微軟擠下了雲計算的牌桌。

交完學費(其實是保本離場)的巴菲特,事後也迭代了一下自己的理論水平。他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你有一座經濟城堡,為了防止別人入侵,你會希望你的城堡有寬廣的護城河,並且裏面有一位守衛城堡的王子[5]。”

言下之意:高科技公司的掌舵者太重要了,哪能和「火腿三明治也能經營」的可口可樂一樣呢。

蘋果成就了巴菲特的畸形持倉

「城堡」+「王子」的理論,還得靠實踐來檢驗,而蘋果就是巴菲特的正反饋。

2007年1月,喬布斯宣布“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經營重心正式從家用電腦轉移到消費电子。

首款iPhone發售僅30個小時,銷量便突破27萬台,徹底重塑了手機行業的市場格局和生態[8]。接下來的4年時間里,喬布斯憑藉4款iPhone為蘋果積累了1億3500萬果粉。

接棒的蒂姆·庫克站在這座「經濟城堡」上,充分發揮了自己供應鏈管理大師的核心競爭力,憑藉極強的成本控制保證了蘋果優秀的現金流[9]。到2011年庫克從喬布斯手中接過CEO大權的時候,蘋果已經初步具有巴菲特投資標的的雛形了。

但在IBM上的劫后餘生,顯然讓老爺子拉長了對「王子」的考察期。庫克也很快向蘋果的股東和潛在股東們證明了一件事:如果說羅睿蘭的信仰是AI的話,那我庫克的信仰就是搞錢。

在執掌蘋果的最初5年裡,庫克主要做了三件事: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

  1. 擴充核心產品iPhone的產品線,打破喬布斯時代一年只發售一款iPhone的傳統;

  2. 為iPhone用戶提供更多配套硬件選擇,2015年發售的Apple Watch,今天已經成為了市佔率最高的智能手錶。

  3. 為iPhone用戶提供更多增值軟件服務,包括2011年的iCloud,2012年的Apple Podcasts,2015年的Apple Music[10],為蘋果公司創造了硬件之外的更多營收。

這種在護城河上層層加碼的CEO,很難不成為巴菲特的理想型王子。於是,在5年的考察后,巴菲特終於在2016年大手筆建倉蘋果。至2018年,BRK累計持有蘋果公司5%的股權,成本約360億美元[15]。

時至今日,蘋果公司營收已經從喬布斯時代的1000億美元翻兩番來到了4000億美元,全球iPhone用戶也從1億3千萬增長到了今天的超過10億。單單憑藉這一筆投資,巴菲特已經獲得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利潤。

但這也帶來了問題,如果用考察基金經理的方式考察巴菲特的話,他似乎有些過於依賴蘋果了。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蘋果在巴菲特的持倉中佔比已經接近40%。而就是在集中度已經如此誇張的情況下,在四季度BRK凈回籠90億美元現金的情況下,巴菲特依舊在四季度買了33萬股蘋果,只能說是愛得深沉了。

當然,這也多虧了巴菲特並不是那種還要考慮負債端波動的基金經理,不然,就這個持倉結構,隨便遇上個調整就要被持有人噴退休了。

倉位過於集中,尋找下一個潛在的重倉股,也是情理之中。不管巴菲特有沒有這麼想,市場上巴菲特的跟隨者反正願意這麼相信。建倉蘋果,前後花了2年,總計買進去300多億。現在才買了一個季度,花了40億美元,憑什麼不跟?

是錯付嗎

某種程度上,2022年的與2016年的蘋果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

首先是穩健的現金流。近5年來,自由現金流全部為正,2022年更是達到了1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的股息率不能說很高,但在科技股里絕對是鶴立雞群。畢竟,同生態位的中芯國際過去5年自由現金流全部為負,分紅就更不用想了。

其次是寬廣的護城河。雖然一個ToB的生意,一個ToC的生意,但是和蘋果建立護城河的邏輯是一樣的。

在創始人張忠謀的帶領下,確立了領先所有競爭對手一個身位的製程優勢,目前,在最先進製程(5nm及以下)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90%[11]。

另一方面,半導體代工的特殊性決定了相對其他行業的代工企業,擁有壓倒性的用戶粘性。

每個半導體代工廠在過往的生產經驗中,都積累了各自獨特的工藝庫。設計公司的工程師在設計芯片前,必須首先確定代工廠選的哪一家,熟悉其工藝庫,才能做出相應的規劃布局,最終輸出給代工廠可以用於製造的物理版圖。

這就意味着,即使未來競爭對手追上了的先進製程工藝,但只要還沒有形成像今天這樣大幅領先的優勢,也很難翹掉的忠實客戶。

最後是“守城”的王子。2018年張忠謀退休時,搞了個“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劉德音接任董事長,主外,負責面對股東和當局;魏哲家接任CEO,主內,負責領導和經營公司,是實際上的掌門人[12]。

相比張忠謀,魏哲家的管理風格更強硬,甚至可以說是帶點兒“軍事化”,以幫助牢牢佔據半導體代工行業的王座。

2019年,南科新建的5nm廠需要從新竹抽調工程師。從收到通知到答覆,只給員工留了1天的窗口期。不接受,今後升遷無望;接受了,那以後就高鐵通勤[13]。

為了讓5nm產線儘快投產,魏哲家在工廠還沒有完全竣工的情況下就安排工程師進場試產,屋裡正在造芯片,屋外還在蓋房子。

對供應商,魏哲家同樣重拳出擊。他一改張忠謀時代優秀供應商可以免檢的傳統,要求所有供應商都自費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

但是2022年的和2016年的蘋果畢竟不一樣。

首先,消費电子終究還是有自己的大周期。在整個下游需求疲軟、訂單下滑的寒氣里,自身的產能利用率動輒突破100%的日子已經許久沒有復返。

其次,隨着芯片製程的持續前進,芯片代工產業已經半條腿跨入量子力學的勢力範圍,全世界都知道摩爾定律到達極限只是時間問題。

由於代工費越來越貴,在最新的3nm工藝節點,手握每年2.5億iPhone出貨量的蘋果,也只選擇了廉價的N3E工藝,晶圓廠的大把資本開支,還不知道哪年能回本。

更別提,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劍拔弩張,也給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原來還因為建倉,YY出巴菲特對國際政治因素持有樂觀看法的人們,如今又該如何評價四季度的「清倉式」減持呢?

但回頭再看,如果真是因為這些原因,巴菲特一開始不就不應該買么?

尾聲

無論怎麼開着后視鏡找線索,最終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筆非常不巴菲特的交易。

結合四季度動視暴雪的環比減倉12%,銀行股倉位的持續降低,與其相信這是巴菲特出現了風格漂移,筆者更願意猜測這是BRK的組合管理權正在平穩交接。

2018年,巴菲特同時提拔Greg Abel和Ajit Jain進入了董事會,引發了外界對巴菲特繼任者的猜測。

最終,在2021年5月3日,巴菲特正式確認了Abel為BRK的下任CEO,將在巴菲特退休后全權接管BRK的一切日常經營[14],同時欽定了兩位「選股」接班人托德·庫姆斯(Todd Combs)和泰德·韋斯勒(Ted Weschler)。

而他們就是那個藏在BRK科技股草蛇灰線背後真正的男人。

2022年,巴菲特在BRK的股東大會上公開表示,自己正是在兩位投資副將的影響下購買了蘋果,彌補了伯克希爾帝國在科技投資上的缺失。

在BRK進入蘋果股東名冊的那一天,巴菲特寫了一封郵件:“庫姆斯和韋斯勒都可以在沒有先諮詢我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定[4]。”

其實他們的投資決策影響的不單單是蘋果公司,還可以解釋許多伯克希爾看上去很不“巴菲特”的操作。

比如花費2.5 億美元打新雲軟件 Snowflake、對数字銀行 Nubank 的母公司進行了 5 億美元的一級投資。

21年末,BRK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前精準入股引發的輿情,更是讓巴菲特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直言,動視暴雪的投資與自己無關,是兩位投資副手中的一位買入的。

如今“短炒”的這筆交易顯然也不是經典的巴菲特風格,但當我們的潛意識里還把「巴菲特建倉」當標題的時候,可能忽略了一點:這筆並不長期的持有,的確不像從前的巴菲特,但或許就是未來的BRK。

畢竟,巴菲特終有一天也要把他的組合交給BRK的「王子」。

參考資料:

  • [1] 35周年,聯合報
  • [2] IBM Names Arvind Krishna CEO, Replacing Ginni Rometty,Bloomberg
  • [3] Warren Buffett and IBM: A Very Profitable Learning Experience,Yahoo
  • [4] Warren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BRK官網
  • [5] Becoming Warren Buffett,HBO紀錄片
  • [6] Lunch with the FT: Ginni Rometty,FT
  • [7] Global market share of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middleware (AIM) software vendors from 2011 to 2017,statista
  • [8] What’s In A Name Change? Look At Apple,Forbes
  • [9] An Outsider’s View of Apple’s Succession Plan,Forbes
  • [10] How Tim Cook has grown the Apple empire in his decade as CEO,CNN
  • [11] Industry watch: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urning point beyond 2025,Digitimes Asia
  • [12]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正式退休,中國新聞網
  • [13] 張忠謀真正接班人 完全解析魏哲家 鐵腕治軍500天,財訊
  • [14]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Greg Abel — Warren Buffett’s successor at Berkshire Hathaway, CNBC
  • [15] Warren Buffett makes over $120 billion on Apple’s rise to $3 trillion, among his best bets ever, CNBC

https://www.tmtpost.com/642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