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逼宮”,五大變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華夏能源網

在中國電力江湖座次表上,“五大”央企是繞不過去的老大哥。

但,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江山永固,不服氣的挑戰者已經殺到城下——叫陣“逼宮”的,是“四小”中的三峽集團。

2021年五大發電集團利潤集體下滑(僅國家能源集團微增6.89%),2022年業績也不好看,而三峽集團卻在持續盈利,不斷向前超越。根據三峽集團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報告,公司總資產已達到12522.89億元,凈利潤256.38億元。儘管2022年夏季水電收入增速放緩,但三峽集團全年凈利潤破500億,幾無懸念。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在總資產方面,三峽集團已經把華電集團、大唐集團甩在身後;在凈利潤方面,拿五大發電集團前三季度的業績對比,三峽集團也僅落後於“五大”的頭馬——國家能源集團。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三峽集團該要稱“三哥”了。

那麼,水電起家的三峽集團,憑什麼能一路殺至五大發電集團門口?三峽集團衝擊五大發電的凌厲勢頭,將給電力央企格局帶來怎樣的衝擊?

水起三峽

千里長江,碧波蕩漾。沿着這條母親河,中國人的水電夢想,前後橫亘近百年。直到三峽工程的建成,才算是百年夢圓。

1918年,孫中山就曾提出:“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擬與美國合作開發三峽,共同制定了著名的“薩凡奇計劃”。然而,積貧積弱的中國沒有條件開展相關工作,這一方案最終付諸東流。

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毛主席暢遊長江,寫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豪邁詩句。1958年4月,中央下發事關三峽工程首份文件——《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但是,此後由於種種原因,三峽工程一再被擱置。

1982年11月,鄧小平聽取三峽工程彙報時指出,“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1986年,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成立,經3年論證得出三峽工程“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結論。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至此,百年三峽夢終於進入了“落地”階段。

1993年是三峽工程建設“元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同時決定成立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由原國家能源部副部長陸佑楣任總經理。9月27日,三峽集團前身——中國三峽總公司正式揭牌。次年,三峽工程開工。

經過十餘年如一日的篳路藍縷,造價逾500億元(1992年價格)的三峽工程,最終於2009年如期建成。三峽大壩高185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安裝32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

時至今日,三峽電站依然是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2250萬千瓦。截至2022年8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5634億千瓦時。

在三峽電站建設的前後,沿着千里長江,三峽集團又相繼建設了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等4座電站。

2022年12月30日,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全面投產發電。總耗資近1800億元的白鶴灘水電站,以160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繼三峽電站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大水電站。至此,全球裝機排名前10位的水電站,三峽集團建設了5座,集團水電站總裝機規模已達到7179.5萬千瓦。

6大水電站的建成投產,給三峽集團帶來了穩定、豐厚的收益。日前,三峽集團旗下長江電力(SH:600900)發布業績公告,2022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63.8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3.99億元。長江電力是三峽集團控股子公司,負責三峽集團大水電的運營。

三峽集團取得這樣驕人的業績,着實讓其火電同行羡慕不已。五大發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2021年集體巨虧近300億之後,2022年仍苦苦掙扎在盈虧線上,2家虧損3家盈利,盈利不敵虧損。

風生光轉

三峽集團因水電而興,但成長到一定規模后想要更進一步,只靠水電已遠遠不夠。特別是在白鶴灘水電站建成併網之後,中國水電的發展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根據中國水力資源複查結果,僅考慮理論蘊藏量在1萬千瓦及以上的河流,中國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裝機6.94億千瓦,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5.42億千瓦;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2億千瓦,而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已達3.68億千瓦,已接近經濟可開發量上限。

似乎是早已認識到水電的瓶頸,三峽的新能源轉型之旅,從2010年便已開始。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曹廣晶(已落馬)明確提出:三峽集團要積極開發風電等新能源,並將新能源培育成集團公司第二支柱產業。其新能源開發主體——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整體上市。

三峽集團很早就涉足風電領域,風電選作了三峽轉型的突破口。資料显示,早在1999年,三峽便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入了風機主要零部件製造領域,成為了當時金風科技(SZ:002202)的最大權益股東。

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敏銳捕捉到了這一機會,親自拜訪各省主要領導,與福建、山東、江蘇、廣東等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掀起海上風電“圈地運動”。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

海上風電的布局,讓三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打開了局面。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注意到,截至2021年底,集團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到487萬千瓦,已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風電開發運營企業。加上三峽陽江青洲五、六、七以及其他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在運在建裝機規模已經達到1000萬千瓦量級。

2018年8月,雷鳴山接替盧純,繼任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相比於兩位前任,雷鳴山對於三峽的業務定位有着更清晰的規劃。

在一次採訪中,雷鳴山對媒體表示,國內千萬千瓦級的水能資源開發已經離“天花板”不遠,而且越到後面開發難度越大、成本越高。大水電雖是三峽集團的看家本領,但新能源業務才是三峽集團未來保持清潔能源發展優勢的關鍵力量。

“我們舉全體三峽人之力支持新能源業務發展,將新能源作為三峽集團核心主業進行打造”。雷鳴山說道。

在海上風電站穩腳跟后,三峽集團繼續將新能源轉型的觸角向光伏領域延伸。上任一年後,雷鳴山密集拜會了青海、寧夏、西藏、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政府領導,光伏布局也打開局面。

以三峽在內蒙古的項目為例,(SH:600905)在2022年底開工的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總投資超800億元,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其中風光裝機規模1200萬千瓦(光伏8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是國內首個千萬千瓦級風光大基地。

目前,三峽集團三任掌門人接力轉型已收穫了累累碩果。截至2022年年底,三峽集團總裝機達到1.2億千瓦,風光新能源裝機已經超過3000萬千瓦。在建方面,2022年12月28日,三峽集團2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額達1090.55億元,總裝機規模1963.68萬千瓦。指標獲取方面,三峽集團2022年全年取得各省新能源建設指標超過1000萬千瓦。

整個“十四五”期間,三峽集團計劃建設風光新能源7000萬-8000萬千瓦。這個目標,已絲毫不輸於五大發電集團。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國家能源集團“十四五”風光新能源目標是1.2億千瓦,華能是8000萬千瓦,華電是7500萬千瓦,國家電投是4000萬千瓦,大唐是3800萬千瓦。

比肩五大

以水電起家的三峽集團,似乎是對清潔能源項目運營及後續開發有着獨到理解,這成為了他們奮起過程中的最大優勢。

在新能源項目運營效率方面,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在的公告中,其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7.7億元,歸母凈利潤70.99億元。在上一財年2021年,亦實現營業總收入237.7億元、歸母凈利潤56.42億元。

作為對比的數據是: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電力(HK:02380),在總裝機量方面與相仿,中國電力也擁有高比例的新能源裝機。但是,中國電力2022年預計盈利23億元至27億元,2021年是凈虧損5.16億元。與差距巨大。

當然,除了風光新能源,中國電力還有少量煤電裝機。但是兩相比較可以看出,的效益更好。

目前,國資委對發電央國企有兩個考核指標:50%和65%。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資產負債率要控制在65%以內。

第一個指標,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除了國家電投之外,其他四大發電集團完成的難度極大。要加快速度達成考核,就得砸錢大幹快上新能源,必然導致負債率上升,達成第二個考核指標就很難。

目前,五大發電集團資產負債率都在70%左右,而對於發電項目投資,一般採用20%的資本金,80%的銀行貸款,五大發電要把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5%以內,就不敢輕易大規模投資。

相比之下,三峽集團的水電運營效率高,又不受煤炭周期、“煤電頂牛”的影響,其資產負債率一直在50%左右。在新能源開發上,三峽集團沒有五大發電集團那樣的火電包袱,可以採用穩定、豐厚的水電收益去補貼新能源開發,發展風光新能源自然是後勁十足。

當然,三峽集團要想扶搖直上,與五大發電集團平起平坐甚至尊為“三哥”,在優勢之外,亦存在着“短板”。

目前,在總裝機容量方面,國家能源集團是2.71億千瓦,華能是2.2億千瓦,國家電投是2.12億千瓦,而三峽集團的總裝機容量是1.2億千瓦,差距還很明顯。裝機量關聯着發電量,發電量跟不上,是會被大哥們瞧不起的。

這也難怪在2021年2月,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公開表示:作為全球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三峽集團在規模上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在新能源領域開足馬力,實現更快速、更高質量的發展。

三峽集團要想做大規模,在當下唯有大幹快上新能源。而三峽集團賴以立身的水電補貼新能源開發的模式,近年來由於降水線北移、南旱北澇、長江來水偏枯等氣候因素影響,這一模式的可持續性將會受到挑戰。

2022年,受到來水偏枯影響,三峽集團旗下長江電力水電營收同比減少60.29億元,下降18.60%;歸母凈利潤213.99億元,同比減少48.74億元,下降18.55億元。

新能源革命的來臨,給了電力央企重排“琅琊榜”的機會。三峽集團大刀闊斧做大綠電規模,五大發電集團也在大幹快上風光裝機,一邊是以效益換規模,另一邊是以規模換效益。面對變局,五位大哥該如何接招?

https://www.tmtpost.com/642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