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的香港保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ID: Caijing-MayFlower),作者 | 宋文娟,編輯 | 楊芮 袁滿,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曾一度降溫的香港保險,近期再度回暖。

“三年沒見內地的客戶了。我現在在酒店大堂等上海的客戶,帶她們去認證中心投保。”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稱,“此前積累的內地客戶需求重新得到釋放,我近期也回到了每天設計保險方案的日子。”

2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表示,自2月6日香港與內地實現全面“通關”后,至今超過260萬人次的旅客經各個陸路口岸出入境。

與全面“通關”同步的是香港保險的回暖。

多位香港保險代理人反映,香港保險的諮詢量在逐漸增加,其內地客戶朋友們陸續預約來香港買保險;一些在中國內地從事保險銷售的人員也在籌劃帶客戶去香港買保險。

為迎接內地訪客迴流,香港各大保險公司也推出了力度較大的保費折扣優惠。 

此前,因在內地無服務網點,香港保險在續期保費與理賠服務以及糾紛處理上容易遇到麻煩。這一局面很快要發生改變。

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下稱《意見》),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保險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險業務,加快在前海合作區等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自貿區的保險市場開放,允許港資險企或外資險企的香港分公司在上述自貿區直接經營。香港保險機構則紛紛期待新政策下的大展拳腳。

“雙循環”的保險鏈接點 

2022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其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以內循環“推廣者”角色參與“雙循環”策略的理想切入點,香港正爭取於南沙和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並將進一步研究實現連接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可行模式,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此前表示,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運用策劃售後服務中心和推展“跨境理財通”等機遇和經驗,與內地進一步研究促進跨境銷售香港保險產品的可行性。

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還提出,支持前海合作區保險機構與香港保險機構合作開發針對合作區居民符合規定的醫療險、養老險、航運險、信用保險等跨境保險產品。

同日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提到,支持內地與澳門保險機構聯合研髮針對合作區居民的跨境商業醫療、養老等特色保險產品,支持在合作區開展跨境機動車保險業務。支持合作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鼓勵在合作區設立再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在合作區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探索在合作區開展信用證保險業務。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指出,設立粵港澳保險服務中心,可為持有港澳保單的港澳居民提供保險售後服務,促進保險產品融合和市場聯通搭建橋樑。過往,內地訪客赴港購買保險的持有情況來看,大多持有重疾險、終身壽險、萬能壽險等保障型保險,且絕大多數為期繳保單,後續需要大量的續期保費服務以及理賠服務。

“香港保險人把內地市場稱為熊貓市場。”一位保險學教授告訴《財經》記者,“香港本地市場競爭激烈,容量有限,而內地市場對香港有廣闊機會。乘大灣區東風,香港保險公司既可以為現有客戶提供理賠、續期保費服務,還可以利用服務中心的機會進一步拓展增量保費,吸引更多內地客戶投保香港保險。”

據了解,截至2022年9月30日,香港共有164家保險公司,其中90家經營一般業務,53家經營長期業務,19家經營綜合業務。在保險中介市場,香港擁有1714家持牌保險代理機構,80834名持牌個人保險代理,24475名持牌業務代表,819家持牌保險經紀公司和10990名持牌業務代表。

2021年香港毛保費增至5817億港元,而在2021年中國內地保險市場的原保費收入達到449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50786億港元),是同期香港市場的7倍有餘。

面對市場潛力巨大的內地市場,一些香港的保險機構開始加速布局內地市場,例如香港亞洲保險有限公司深圳代表處已經在Boss直聘上有招人動作。

專家認為,在港險產品開放方面,依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分階段地開放,自貿區首先開放對消費型保險產品,如車險和跨境醫療險等,觀察市場反應,可為後續開放做參考。對於港險競爭力較強、影響市場較大的保障型保險產品,如重疾險、壽險等,則需要謹慎推進,防止對內地保險公司的經營造成過度衝擊,出現本地保險公司市場份額暴跌的後果。而曾經廣受內地客戶青睞的投資型保險產品,如投連險、分紅險等,因涉及資本項目收支,受內地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的嚴格監管,應適當放緩開放步伐,可採取額度管控等方式把控風險,審慎推進。

該人士認為,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自貿區所處的珠三角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居民可支配財富較多。對於珠三角地區的內地保險公司而言,香港保險公司是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新對手,行業競爭的加劇不可避免。然而,香港保險公司的到來也會產生“鯰魚效應”,迫使內地保險公司加快變革,努力提升經營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內地機構也開始在香港設立保險機構。《財經》記者了解到,水滴公司已在香港擁有持牌保險經紀公司“華伯特金融服務”,並將之正式改名為“水滴金融服務(香港)”。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首席執行官)沈鵬透露,正在組建香港本地化團隊,將持續關注香港保險市場的發展機會。

而一位泛華金控的內部人士透露,泛華在2022年通過普益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了普益家辦(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諮詢有限公司,可對接香港保險業務。

香港保險需求正激活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香港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下跌近九成。2021年香港長期業務保單保費總額為5201億港元,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進一步跌至約6.88億港元,僅佔新造個人業務總額0.4%。

自2月6日香港與內地實現全面“通關”后,不少內地人到香港購買保險。一位內地中部地區的二孩媽媽說:“‘通關’了過來給二寶買保險。我這次在香港給孩子主要配置了重疾險和儲蓄保險。醫療險計劃還是在內地買,畢竟平時看病更方便。”她對此行買港險還感覺比較滿意,購買流程簡潔,效率很高。

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透露,“通關”后,回到香港保險業的從業人員多了,也比此前忙了。

“早上開車去深圳機場接客戶,半小時從機場到福田口岸過關,乘坐東鐵線到尖沙咀不到1小時,到公司給客戶講保單並簽約全程一個半小時,順便幫客戶開通香港的銀行賬戶。最後到保險公司繳費。”該保險代理人如是記錄其工作的一天。

中信建投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內地訪客是香港壽險市場新單保費的重要來源,受疫情后訪港旅客數量斷崖式下滑影響,2020年-2021年香港壽險新單保費增速承壓。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按年化保費計算,2017年-2019年內地訪客的個險新單保費佔比分別為37.3%、37.5%和29.6%。2020年疫情導致“封關”后,訪港旅客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2020年和2021年分別同比-93.8%、-97.6%,帶動內地訪客的個險新單年化保費分別同比-86.0%、-93.2%。受此不利影響,香港壽險和年金險個險年化新單保費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同比-40.1%、-4.8%。友邦的香港業務亦受到明顯衝擊,2020年的年化新保費和NBV分別同比-52.4%、-66.1%。

總是為了廚餘煩惱嗎?雅高環保提供最適用的廚餘機,滿足多樣需求。把原有貨櫃屋改裝成任何尺寸大小及多咖貨櫃合併。空壓機這裡買最划算!優質快速服務、空壓機合理價格。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臭氧機的滅菌效果如何?(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由簡易堆高機修改而成,無需現場施工,交機即可使用!哪裡買的到省力省空間,方便攜帶的購物推車。客製專屬滑鼠墊、可愛造型L夾L型資料夾、透明證件套、手提袋,專業印刷設計廠商!二手貨櫃屋已普遍被應用於展場活動、居家住宅、工業商辦上。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各種精緻鐵盒包裝茶葉罐、禮品罐,增加商品收藏及實用性。 Peel Force Tester,協助客戶導入半導體設備、工業型機械手臂以提高產能及加工技術,工業型無線充電裝置、精密加工元件;噴霧式乾燥機

不過一位專業人士認為,“疫情管制僅延遲了保險需求釋放時間,而未消除需求。”

在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前,香港保險公司曾一度借轉戰澳門,安排內地顧客去澳門簽單。公開數據显示,2022年四季度內地訪客對友邦澳門分公司年化新單保費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而香港全面“通關”后,部分轉移到澳門保險的這方面客戶需求又重新回到了香港保險。

近期,香港各大保險公司加大宣傳力度,推出“誘人”的攬客策略,以期實現對內地市場的布局。

“我最近連續两天在高鐵站接內地客戶。不得不贊公司選的廣告位置 ,就在高鐵香港站出閘位置。”一位香港保險從業者說。

多家香港保險公司推出了1月1日至3月31日投保的首年保費折扣優惠。

如香港宏利保險的某保障計劃,3年繳最高達20%折扣優惠;香港保誠某多元貨幣計劃,3年繳最高享11%保費回贈,5年繳最高23%保費回贈。友邦保險某保單計劃3年繳,保費回贈5%起,最高達19%,5年繳保費回贈8%起,10年繳保費回贈10%起。

一位資深香港保險從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首年保費返還主要是用在第二年繳保費的時候抵扣。只有極少數產品是在第一年繳保費時打折。”

某香港保險經紀人對《財經》記者坦言,“香港的保險公司都知道一‘開關’,內地居民會湧入香港,點燃過去三年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各家保險公司都在瘋狂地搶內地客戶。”

為內地客戶安排訪港行程、陪客戶做癌症篩查或打HPV疫苗、陪同客戶在香港各大奢侈品店掃貨這些香港保險從業者此前用來吸引內地訪客的服務,在“通關”後繼續被頻繁用來吸引內地訪客。

如香港富通保險稱,其在尖沙咀K11 MUSEA梳士巴利道正門,為赴港旅客的復必泰二價疫苗自費接種服務。此外,為赴港旅客提供一定折扣優惠的健康檢查計劃,以優惠價入住星級酒店等。

友邦保險稱,其在尖沙咀海港城設有財駿中心,讓財務策劃顧問與客戶可在一個舒適、優雅、寧靜的環境中會面;此外像香港保誠、富通、宏利等主流香港保險公司亦在海港城設置有投保服務中心。

有代理人透露,在海港城,赴港投保辦理業務已開始出現排長隊。

也有從業二十餘年的香港保險人對《財經》記者稱,“‘通關’已過半月,內地赴港遊客比春節期間入境人員還要多。現在內地業務每天在增長,但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他預計香港保險第一批投保高潮在3月下旬左右。

瑞銀認為,經調查,約67%的人考慮在“通關”一年內投保,2024年內地居民到港投保金額可恢復至疫情前高峰。

巨大需求后的風險隱憂

近期,千萬級大額香港保單頻繁出現。

精算視覺創始人牟劍群認為,香港保險產品的設計較為靈活,形態多元化。比如投保人可以為媽媽肚子里未出生的寶寶投保、儲蓄保險可以通過更換被保險人實現保單傳承等。

而有些保單可以涵蓋人民幣、美元、英鎊、澳元、加元等7-9種世界主流貨幣,保單貨幣可自由轉換。此類型多幣種保單也是各大香港保險公司主打的產品。

不過多位專業人士提醒,赴港投保仍需注意風險。

首先,要認真識別產品是否滿足自身需求。並不是香港的保險產品一定比內地同類型產品要好、更適合投保人的財務需求。 

其次,要避免被銷售誤導。如近期,多位香港保險人士稱,香港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購買香港大額保單或可得香港永居,這即為一個誤導。一方面此前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獲許投資資產在保險產品中僅包含投連險,未包括保障類產品。另一方面,該計劃同之前一樣,不包括內地人,也不會計算投資物業,且投資門檻會大大提高。內地居民通過購買大額投連險獲取投資移民資格的通道並未打開。”

原保監會曾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分別從法律、外匯、收益、退保、具體條款等五方面提醒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存在風險。

法律方面:首先,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外匯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元、美元等幣種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貨幣匯兌風險。

退保方面:香港保險是完全市場化的,沒有“保底”設置,保險公司一旦破產,投保人很可能“血本無歸”。如果想要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兩年甚至為零。

而在收益方面,資深總精算師提醒,要區分保證收益與非保證收益。“非保證收益率只是演示收益率,不一定能達到。”

如在2020年,香港警方破獲一件4.75億港元的保險詐騙集團案件,事涉香港安盛發布的一款投連險產品Evolution。在263名受害者中,有250人來自內地,主要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以及社會中高層人士等,損失範圍在2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

保險經紀向投保人演示時稱,每年保證有9%-12%回報。不過在2019年該保單凈值成了負數,保單的基金資產被掏空,並申請清盤。

《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經過長達三年多的維權訴訟等,該保單的投保人僅從香港安盛方面獲得保費總額大約50%的和解金額作為退保的對價。

https://www.tmtpost.com/6430742.html